• 回到顶部
  • +86-27-88222725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二维码

武汉三代纺织女工“追逐”同一个梦想,让百年品牌“裕大华”更加璀璨

长江日报-长江网1月24日讯 有着百年历史的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公司,离不开一代代纺织人的努力。

现在,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公司进入宜家国际供应链,开启新一百年征程。该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万由顺说:“相当于‘借道超车’,稳住存量,拓展增量,在逐梦路上,我们从没放弃。”

1月24日,长江日报-长江网记者分别采访了年龄为85岁、45岁、29岁的三位纺织女工,老中青三代纺织女工有着同一个梦想:因为热爱,我们一直在纺织行业;因为有梦,我们裕大华纺织品牌将更加璀璨耀眼。

提议组建纺织“铁姑娘小组” 个个都优秀

在解放公园路一栋小区五楼,85岁的陈梅清老人就住在这里。

陈梅清,是1953年进入武汉市第四棉纺织厂(后合并组建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公司,以下简称裕大华)的,时至今日,回忆起自己的纺织生活,她有说不完的话:“进入纺织厂,只要吃苦,都会有收获。”

(85岁退休纺织女工陈梅清年轻时的照片。记者胡义华 翻拍)

在纺织厂上班,三班倒,有时还要上夜班。陈梅清没有丝毫怨言,安安心心扎根纺织,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师傅请教。

当时纺织生产线上有个打结的工序,一般在1分钟内最多打22个结。喜欢琢磨且懂得机械的陈梅清,早上下夜班后,躺在床上仍在摸索怎么将纺织的结打得又好又多。果然,不到半个月,她在1分钟内可以打40个结。

“懂机械加好的操作等于好质量。”正是因为对工作精益求精,陈梅清相继获得武汉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,还被派往青岛等地进行巡回演讲。

(图为85岁裕大华退休纺织女工、劳模陈梅清。记者胡义华 摄)

因工作出色,陈梅清成为支部书记。“纺织行业的领导,对我们纺织工人很关心。”陈梅清说,裕大华对纺织工人的照顾是一流的,当时厂里有配套的幼儿园、医院、学校,纺织工人的孩子可以直接在厂里进行文化学习。

让陈梅清印象深刻的,还有裕大华当时的“铁姑娘小组”。这个“铁姑娘小组”共有30人左右,个个都是纺织能手,经常参加比赛。

一直在裕大华干了40多年,陈梅清才退休。现在,陈梅清坚持早上去解放公园锻炼,偶尔还出去旅游,同时她还坚持看新闻。只要看到纺织行业新闻,她都会仔仔细细看几遍。

曾经有过100次想要离开的念头,但有101个留下来的理由

今年45岁,已有27年工龄的鄢芙蓉,现在已是裕大华纺织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。

三班倒是对纺织工人最大的挑战。打破人的生物钟,还必须要守着机器,马不停蹄地走巡回。车间里温度高、噪声大、环境差是纺织厂的主要特征。鄢芙蓉好几次因突发低血糖而晕倒在车间,被同事发现后送到通风的地方,又清醒过来。除了身体的吃不消,更有想要兼顾学业的愿望让她难以抉择。只有技校文凭的她报了大专的自修班。一边三班倒,一边要去上课,“如果你没有上过夜班,你就不知道纺织工人的苦。而且还要在上完夜班后赶去上课,或者上完课后还要赶回来上夜班,那种精疲力竭、分身乏术的窘迫只有亲历的人才能体会”。

 

(图为45岁裕大华纺织女工、劳模鄢芙蓉。记者胡义华 摄)

“很多次想哭,想逃。”但是,师长的挽留、鼓励、栽培,在工作和学业发生冲突时,她们尽可能开绿灯,还有徒弟的一声声“师傅、师傅”的呼唤,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同事之间朴素感情,让她留下来。当看到自己熬夜写成的文章又上了公司的板报,技术比赛上又夺得“操作能手”称号,徒弟在接头时间上又提早了三五秒,在职就读的专业课又过关拿到自修的大专文凭,她又有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成就感。

2011年6月,鄢芙蓉参加了武汉市第17届职业技能大赛细纱操作工大赛。为了备战比赛,鄢芙蓉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,3个月没有回家,住在厂里练兵。手指练出了血泡,老茧长了一层又一层,一本长达96页的操作书被她翻破了,笔试考试能倒背如流。在来自全市10多家纺织厂的60多个选手参赛的激烈竞争中勇夺第一名,成为“武汉市操作状元”。2016年10月,她作为湖北省唯一一个有执裁资格的裁判,执裁了在山东魏桥举办的全国细纱工职业技能大赛,获得最佳裁判员称号。

“做一件事,就要兢兢业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。”鄢芙蓉的努力取得丰硕成果,先后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,武汉市技术能手,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、市级、省级首席技师,全国技术能手,武汉工匠、荆楚工匠等荣誉称号。

进厂20余年来,鄢芙蓉带了60多个徒弟,也遇到过徒弟想放弃想离开的时候,有亲身体会、懂得一线工人疾苦的她,总是设身处地鼓励徒弟,“哪怕有100次想离开的念头,但也要给自己101个想留下来的理由”。

“阳光总在风雨后,咬咬牙,坚持下,就过去了。”她的徒弟在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,有的已经走上教练、轮班长等管理岗位,有的已成为“技术能手”,超额完成生产任务。

因为热爱纺织,我会一直干下去

90后的骆艳玉,是新一代纺织女工代表。骆艳玉是2007年进厂。“我留下来了,因为我热爱纺织。”

从一个纺织门外汉到武汉市技能大赛第一名,骆艳玉仍将此归结为“我对纺织的热爱”。刚进裕大华的头两年,师傅带着骆艳玉在纺织生产线上摸爬滚打。

也许是看到了骆艳玉在纺织行业的潜质,2009年,裕大华选派骆艳玉和其他选手一起参加武汉市第16届职业技能大赛。没有拿到名次,骆艳玉获得了一个优胜奖。

(图为29岁裕大华纺织女工、劳模骆艳玉展示她随身携带的口哨。记者胡义华 摄)

这个时候,骆艳玉更加知道自己在纺织一线的不足,“组织上要我去比赛,我觉得自己不够资格,组织上其实是要我去锻炼,长见识。”对这一点认识清楚后,骆艳玉在工作上更加勤奋学习。

现代智能化的纺织生产线,10万锭的新设备,需要掌握一些智能化的知识,骆艳玉虚心向同事请教,有的是师傅,有的是刚进裕大华的新人,“把别人的优点学到手,你会觉得很开心”。

偶尔和同学聊起来,得知她是纺织女工,同学说:“那不是很辛苦吗?”骆艳玉笑了笑说:“哪一项工作不辛苦?行行出状元。”

骆艳玉没有食言。她主动找到领导,要求自己到纺织各个车间去轮岗,以便掌握更多的知识,提升自己。而且,她也琢磨怎么样把纺织质量搞上去,如何提升纺织产量。

骆艳玉随身会携带一个口哨和纺织棉条。在智能化车间,由于机器声音比较大,有时要处理一个问题,她就会吹口哨,附近工人就会一起小跑过来。若遇到纺织线上两个接头要衔接起来,她就会用纺织棉条帮助衔接。

2011年,骆艳玉再次参加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。这次比赛,她获得了二等奖。“只要努力,技能是完全可以提升的!”骆艳玉说,从热爱到扎根纺织行业,总会有收获的。2015年,骆艳玉获得了武汉市第19届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。

从纺织值车工,到教练,再到班长,骆艳玉一步步成长。如今,她带领着40多人的团队,负责10万锭智能纺织生产线。这40人中,多数人都比她大。“我们这一个团队,大家都很珍惜自己的岗位,大家都在努力。”骆艳玉说。

作为武汉市首批“大城工匠”宣讲成员之一,骆艳玉和其他工匠一起去江汉大学、富士康等学校企业巡回演讲,她感觉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太多。

“我只能不断学习,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”骆艳玉说,她热爱纺织行业,会一直干下去,期待武汉百年品牌“裕大华”绽放得更加璀璨。(记者胡义华 见习记者熊诗琪 通讯员汪小梅)

【编辑:姚昊】